2021年11月25日 15:45 來源:南方日報
華僑試驗區助力“工業立市、產業強市”
引進新產業 打造新高地
南方日報記者 楊立軒
如何用好、用活有限的土地資源,對于汕頭能否真正實現“工業立市、產業強市”尤為關鍵。
在這一背景下,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(下稱“華僑試驗區”)作為全國唯一以“華僑”和“文化”為核心概念的國家級發展戰略平臺,被賦予了新使命——打造“工業立市、產業強市”新高地。
土地該如何盤活,高地該如何建設?對此,華僑試驗區大膽革新,探索試驗,推出汕頭市首宗新型產業用地(M0)。近日,這宗土地被立訊控股(廣東)有限公司競得。
首宗新型產業用地出讓
新型產業用地(M0)是指融合研發、創意、設計、中試、檢測、無污染生產、生產性咨詢服務等創新型產業功能以及相關生產服務、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配套設施的用地。
相比起傳統工業用地,新型產業用地(M0)土地的容積率提高,有利于解決土地緊張與產業保障的矛盾。而新型產業用地(M0)作為一種招商載體,最大的目的是滿足產業發展需要,促進產業結構調整。
汕頭首宗新型產業用地(M0)位于東海岸新城新溪片區B組團內,地塊實用地面積240.877畝,容積率不超過3.5,建筑限高180米,土地出讓年限50年。
據了解,競得該地塊的立訊控股(廣東)有限公司,計劃投資50億元建設全球電子信息產業中心。該項目將分為產業用地和研發用地兩大部分,總建筑面積超50萬平方米,投資方向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為主,產品主要應用于5G通信、遠程醫療、智能安防、智能制造、智能家居、無人駕駛等領域。
值得關注的是,該項目的落地,創下華僑試驗區審批的最快速度。
為了加快項目落地,華僑試驗區專門成立服務專班赴外地,協助立訊控股(廣東)有限公司辦理相關手續。競地當天,開通綠色通道為該企業辦理完成《土地成交確認書》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》簽訂工作,辦妥《投資項目備案證》和《國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》。
同時,協助完成項目基坑支護和土方開挖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登記,核發該項目《施工許可證》,實現“拿地即開工”的高效服務模式。
據了解,汕頭當前提出,要在土地增量和存量兩方面同時用力,推動產業提質升級,特別是強化工業用地保障,科學劃定工業用地紅線,嚴控工業用地開發房地產,大力推進“工改工”,確保工業用地規模,為“工業立市、產業強市”提供充足的土地空間。
率先明確準入資格認定
華僑試驗區成功出讓的新型產業用地,是汕頭在盤活土地資源方面的一次創新探索。那么,新型產業用地該如何用好、用活?
對此,華僑試驗區在產業用地供給方面先行先試,率先出臺《新型產業用地(M0)項目產業準入資格認定細則 (試行)》,從申報主體準入、產業類型準入及投入產出準入三個方面,明確了新型產業用地項目的準入資格條件。
值得一提的是,汕頭市自然資源局也連同汕頭市發展改革局、汕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印發了《汕頭市新型產業用地(M0)管理暫行辦法》。隨后,《汕頭市新型產業用地(M0)項目產業準入標準指引(試行)》及《汕頭市新型產業目錄(2021年本)》印發,進一步深化落實新型產業用地管理暫行辦法,規范新型產業用地項目的產業準入認定和實施管理。
據了解,相關文件圍繞汕頭打造智能裝備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新材料、生物醫藥等四大新興產業發展戰略,著重引入前沿、高端、大型企業落戶汕頭、扎根汕頭、建設汕頭,重點培育先進制造、高端研發產業集群。
同時,明確兼顧支持本地工業企業改造現有工業用地,進一步提高工業用地利用率,緩解汕頭工業用地緊缺現狀,鼓勵支持企業做大做強,優化汕頭營商環境。
汕頭還將現代產業用地管理立法納入2021年度立法計劃。近日,《汕頭經濟特區現代產業用地管理條例(草案)》公布,其中現有用地分類就增設了“新型產業用地”類型。
“土地等項目”打造新高地
走進汕頭東海岸新城新溪片區,汕頭市首宗新型產業用地(M0)已成功出讓。在不遠處的深汕協同創新科技園,也如火如荼建設。目前,總投資15億元的深圳市汕頭商會科技園、深汕數字科創產業園已入駐其中。
不同于過去“項目等土地”,如今探索“土地等項目”模式,正是華僑試驗區落實“工業立市、產業強市”部署的行動轉變。
實際上,華僑試驗區直管區并沒有工業廠房用地,該如何破題?
“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新電子產業!比A僑試驗區黨工委書記、管委會主任劉俊毅認為,這是華僑試驗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方向。
劉俊毅說,與傳統產業產值不高、技術含量低、發展空間受限、缺乏競爭力不同,高度信息化的產業是如今的工業發展趨勢。這些產業對環境污染小、占用空間小、發展潛力大,是華僑試驗區打造“工業立市、產業強市”新高地的出發點。
不久前,汕頭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在華僑試驗區揭牌,更為汕頭發展跨境金融、跨境電商和工業互聯網及人工智能、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服務。未來,在華僑試驗區的企業可借此直接連通海外,既確保網絡信息安全,又能享受最快的通信速度。
據了解,近年來華僑試驗區圍繞人工智能、供應鏈金融、數字科技、遠程醫療等新興業態集中發力,持續引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、投資規模大的產業項目,加快構建現代服務業新體系。
數據顯示,2021年上半年,華僑試驗區直管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.75億元,同比增長32.9%。直管區在建項目54個,年度投資計劃220億元。截至8月底,直管區存量登記注冊企業1031家,同比增長46.24%,總注冊資本433.03億元。
中國政府網|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|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|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| 中國致公黨 |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|
國家移民管理局 | 中國新聞網 | 中國僑網 |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:100037 聯系方式:gqb@gqb.gov.cn
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
[京ICP備05072101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2928]